历史
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就已经存在。此后,明清两代的灰塑较为盛行,尤以祠堂、庙宇、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较多,因此,逐渐形成了这门特别的民间手工行业。
民国至新中国成立,灰塑得到了岭南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,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,技艺水平得到了传承和提高。在广州地区出现了一批灰塑艺人,如布辉、邵耀波、潘达生、潘悦生、梁棉等,
现从事灰塑工艺的艺人,在花都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已不多见,这种民间工艺亟须珍视保护,使传统的灰塑工艺在建筑业上
传承人邵耀波,1921年出生于花都,15岁便开始跟随舅父王席堂到广州各祠堂、庙宇或富家大宅学习灰塑技艺。经过10年的风霜与磨练,邵耀波终于受到舅父认可,可以独立完成灰塑制
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,拌上稻草或草纸,经反复锤炼,制成草根灰、纸根灰,并以瓦筒、铜线为支撑物,在施工现场塑造,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。
南安寺
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桃源镇南安寺
从高陂驱车沿傍溪的水泥公路前行18公里,一座新建的屹立在公路上的雄伟的“桃源”牌楼出现在眼前,这就是桃源水口。牌楼前方豁然开朗的盆地,构成桃源“仙境”。
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,拌上稻草或草纸,经反复锤炼,制成草根灰、纸根灰,并以瓦筒、铜线为支撑物,在施工现场塑造,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。
您好,欢迎莅临恒发古建筑,欢迎咨询...
触屏版二维码 |